忧郁症



目前流行的观点是认为忧郁症是大脑的某些化学物质失调,但这并不能解释人为什么会突然选择自杀。其实,忧郁症远比大部份人想象的还要复杂,如果你遵循医学的观点,那么你就头痛医头,吃下一堆SSRI药物,痊愈是不能痊愈的,感觉勉强能生活下去而已。

如果说我和忧郁症抗战了20年,估计大部份人会嗤之以鼻,因为这种内在世界的疾病,表面上如果你看一个人没有闹自杀,没有睡在垃圾堆里,你就不会觉得他真的有病,反而很多人会觉得忧郁症病患在无病呻吟,甚至意志力薄弱。而这也是我真实的处境,身边的人会排挤你,家人会对你施加冷暴力,直到逼你走上绝路。主要的原因,仅仅是因为你并不能像一般人有正常的“情感反应”。

什么是”情感反应“呢?这是我能设想到最贴近忧郁症的形容。简单的说,一般人的喜怒哀乐是有一套自动执行机制的,比如打游戏会开心,在路上被人刮一巴掌马上大怒,遇到亲人逝世会伤心,而去旅行会感到快乐。而忧郁症患者的这些机制是缺失的,比如打游戏也不会开心,被人刮一巴掌会惊愕,但却怒不起来,遇到亲人逝世,只是无感,去旅行,快乐不起来还可能焦虑。

这么说大家能理解吗?先不说这情感反应缺失的原因,但这问题恰巧就是无知者喜欢对忧郁症病患施加冷暴力的原因,因为他们看起来就是有点怪,所以你们就喜欢对他们说”看开点啦“,”开心一点“,”做人不要那么悲观“,bla~bla~bla一堆“做人就该怎么活的理论”。久而久之,因为不了解,就好像活在两个世界的人,所谓的”一般人“就会觉得忧郁症患者不可理喻,好像对他好,他都不领情,于是就会开始孤立他,排挤他,让他成为社会边缘人。

比如说...李玟的案例,什么家人不合,续女关系不好,这在我看来是很正常的展开,忧郁症就是这么一回事。因为情感反应缺失,人际关系一团糟,或貌似神离,这都是很普遍发生的事情。至于走上绝路,那不过是厚积薄发的结果。

说回忧郁症本身,我说的情感反应缺失,大部份人所熟知的便是开心不起来的问题,而去求医的人,多数也是想再次开心起来。但他们并不理解情感反应缺失的其他部分,比如说...有些人的忧郁症特征不是不开心,而是一直发怒的也有,而有些人却是可以开心,但却一直会反复出现波动的低落伤心的情绪,于是心理学界就为这些特征发明新的词汇,比如躁郁症,狂躁症...等等...

而情感反应的本质到底是什么呢?NLP神经语言学里其实给出了很有用的研究发现。举例说...童年时期,打游戏是件开心的事情,而渐渐长大后,你知道要把时间用在投入学业,并不能没日没夜的打游戏,于是你学会”压抑开心”这一情感需求,并去做该做的事情。问题出自于,没有人教过你如何正确的压抑情绪,大家都是各自摸索,各显神通的,甚至可以说....大部份人都是在无意识中完成这一学习过程的。

于是,有些人机缘巧合摸索出赏罚分明的压抑机制,就是努力做一件事,过后犒赏吃一餐好吃之类的。但也有人摸索出的压抑机制是,我必须这么做,不然父母就不爱我了。各种不同的“压抑情感模型”,会导致不同的个性产生。而关键来了,其他情绪其实也是以此类推的,比如容易发怒的人,他在成长过程里必定无意识的建立了奇怪的情绪心锚。

略过一千字解释这些前沿的心理学研究,其实忧郁症的本源也是呼之欲出了,那就是一种情感回路的问题,简单的说...为什么会情感反应缺失?根本的原因是当事人长期在压抑真实情感,开心不可以,发怒不可以,这也不可以,那也不可以,一切都是为了某个目的而活着。所以说那些追求完美的人特别容易患忧郁症,那也是情理之中,毕竟越是想压抑情绪,情绪的回路就越会乱七八糟。

去上那些心灵辅导班,听听大师的鸡汤,往往会给予忧郁症患者“释放自己的感觉”,有些就在会场哭得死去活来,说什么好像第一次活过来了,然而走出会场后,药还是得继续吃,忧郁还是得继续忧郁的。说穿了,只是一次窥见问题,并还不具备足够的智慧去明心见性,所以问题依旧。

所以在我看来,忧郁症当然不是单靠吃药能痊愈的,说得夸张点,也估计只有顿悟生命,才能解脱。就像历史上出现的那些大成者,比如佛陀,他是真懂心理学的高手,看佛经记载那些五蕴,十二因缘,那几乎是在没有心理学词汇的时代,自创了各种描述心理活动的词汇,所以大部份忧郁症患者如果真的努力去学习佛法,那绝对是不亏稳赚的。

理论终归理论,说一些实际点现实点能帮到忧郁症患者的东西。首先,“我想开心”并不是你真正的问题,其实开心一直都在,你只是感觉不到而已,而内在世界的修行是需要时间的,并不会因为读了几本佛经或心理学书籍就开悟,那是不可能的。所以当你情绪低落到谷底,记得提醒自己,这只是人生中平均大约525600小时的其中几个小时而已,我感觉糟糕透了,但我不惧与此感觉同在,因为我知道我的人生中不会只有这些,所以给点耐心,让暴风雨去肆虐,而你就像一株小草,与风起舞,不急不躁的存在着。

简单的说,尝试去理解宗教先贤们所说的“无我”这一现象,透过成为观察者,每次处于情绪风暴中心观察一切,持之以恒可以开始梳理出自己无意识建立的情绪模型,并去优化它和重构它。

另外,值得特别强调的一个脑内血清素论谬误是,并不是提高血清素就能感到开心的,血清素,多巴胺,去甲肾上腺素,甚至内啡肽,各种脑内化学物质维持平衡,才能得到好心情。比如说...服用5-htp,对多数人是可以提升血清素的,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你会觉得很放松,但却毫无动力做任何事情,虽然心情不差就是,因为多巴胺就像油门,血清素就像刹车,你执迷于踩刹车,其实只是在建立更糟糕的情绪模型。

就像一些有自残冲动的人,看着皮肤流血和疼痛,就会减轻忧郁的感觉,开始觉得有活着的感受,其实根本原因只是疼痛会引发内啡肽反应,你大可不必用这么极端和不健康的方式去引发,其实运动就可以,跑个马拉松把自己累死累活,内啡肽同样会爆发,给你感受所谓的running high.

所以说到这里,估计大家也懂得SSRI药物的原理了,之所以医生会问一大堆事情,就是为了要做到用药准确,让你脑内物质平衡。但问题也是很明显的,你在一个错误的情绪模型上,继续人为的修改化学机制,那绝对是很吃力不讨好的事情,药物本身不会上瘾,但如果你不继续篡改情绪,你就会回到那个病态的情绪模型上,所以你变成必须依赖药物才能活。

真正超越忧郁症,我觉得是可能的,极简主义就是一个很好的入手点,抛掉身边一些多余的事与物,透过过滤生活中一些冗余的东西,找到自己的核心。然后不断内观情绪,反省自我,并打碎自我再重建。说到底...情绪模型就是你自我的一部份,如果连自我都不了解,却继续自我中心的活着,那就是佛法说的慢心。而对治慢心的就是谦卑,承认对生命的无知,谦卑的打破自我观念,重新的去认识自己,清空内心那满溢的杯子,重新倒入甘泉。

最后想分享一个“开心”的秘诀,那就是主动去寻找痛苦。这很矛盾,但这就是事实,比如Skinner's Box的实验证实,如果你心心念念一心只想触发“开心”这一情绪,你会像那些实验动物,不断的去触发扳手,以期待得到些什么,甚至你会像一些鸽子一样,面对随机的概率,演变出奇奇怪怪的迷信行为,跳舞或转圈圈后去拉动扳手。这也是忧郁症患者的写照,用尽气力去尝试很多事情,却开心不起来的无奈。

问题在于“我只想要开心”这种思维是谬误的,又或者说你对开心的认知一无所知。这么说也许很模糊,就举例说我想去登山,明明过程苦闷无比,累死累活,但登顶的那一刻却感到莫名的喜悦,有种久未感受过的活着的感觉。大部份人所谓的开心不起来,其实是对廉价娱乐的麻痹感,比如刷抖音,打游戏,甚至谈恋爱都无感了。这其实只是一种多巴胺的平衡机制,比如你做某件事时,开心指数为10,而那件事你做了十次后,开心指数只会变成1,甚至0,这也许是喜新厌旧,但更根本的原因是大脑有刹车机制,它不会让你像机器一样,比如因为喜欢食物,就疯狂杀戮,把全世界能吃的都变成食物给吃了。

简单的说,吃饱了会撑,廉价开心多了也会撑。近年有学者提出Dopamine Fasting的理论,就是丢掉那些廉价刺激,比如刷手机,porn,过一段时间后你就会发现你的Dopamine baseline会降低,此时你回去刷一下手机,都会发现特别有趣,再也没有之前那种无感的麻木感。所以说,”我只想要开心“,我觉得恰巧是大部份忧郁症患者的思维谬误之处,其实大部份时候,你仅仅只需去做些痛苦的事情,让感受快乐的神经元得到时间休息,回过头来,你会发现之前感到无趣的事情又变成有趣起来。

当然,也有些人的大脑是刹车功能出问题的,他们觉得某样东西有趣,就可以不休不眠的做下去,所以我们称之为焦虑症,狂躁症等。所以说到底,我并不是说忧郁症不存在,至少可以这么理解,如果你是忧郁症患者,你的Dopamine baseline和一般人就几乎不一样的,但你却可以学习一些技巧,可以主动去做一些痛苦的事情来恢复大脑平衡。

最后,你可以有一百种词汇去定义疾病,但却很难想出一百种词汇来定义健康,反正健康就是健康,它是一个整体的圆满运作。就像一块机械钟表,你把它拆开来,它就是一堆零件,任何一部份都没有显示时间的功能,但当组合起来时,它就是一块精密运行的完美机器。所以说,有时候也可以不必一直思考能对忧郁做些什么事情,倒不如思考我的生活是否健康?想尽办法把一切健康的活动和要素都做了,比如早睡早起,吃得健康,那么一切困扰你的病痛可能都会被过滤掉。

评论

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

希望,这次的离开,不会再是逃避。

人生中的第二辆车,KIA Spectra 1.6L

旧车牌换新车牌的手续和步骤(转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