负面人
发现一个奇特的现象,一旦和某人深交,他们就会猜测你,控制你,期待你以某种方式去生活,期待你以某种他们认同的方式来对待他们。
似乎在很多年前开始,就非常厌倦和人有太深入的交往,工作环境亦然,朋友圈也是。以前从没深思过这种行为来自什么动机,隐约中...觉得也许是因为家庭不和谐的关系吧。
如今对这种避忌有了全新的认识,其实不管是和家人生活在一起的那段时间里,我都有一种“二等公民”的感觉,好像不管付出了什么,都是可有可无的人,随时会被赶走,是不被需要,不被欢迎的人。
经过了那么多年一个人独来独往的生活,我曾经怀疑是自己自私孤僻的性格导致这一遭遇。有时候想尝试和一些人深入交往,融入新的关系圈,可是换来的却是无穷无尽的人事困扰。终于我也认命了,觉得也许自己就是有太多心理包袱,就是一位怪诞孤僻的人。
最近这几年,索性就孤僻到底,砍断折磨多年的亲情,绝交多余虚假的友情,一个人就像孤岛般的活着。可是渐渐的...我发现孤独并没有令我的人性残缺不堪,相反,它让我战胜了空虚,克服了寂寞。对于人生的体悟,有了更深远的知觉。
曾经迷迷糊糊的追求物质虚荣,生活就像溺水挣扎,不断的挣钱买虚荣,其实求的只是别人的认同,换来内心空虚感得到一丝的缓解。如今在深刻的孤独里,反而认识到自己的幼稚,曾经如何被别人的眼光牵着鼻子走,盲目的在追求一些错误的欲望。
所以终于明白一个事实,不与他人深交,原因是这个社会并不存在太多“人”,也许他们的外型像人类,其实内在里并不是,他们只是社会机器的一部份,他们宣扬爱国,宗教,工作;他们宣扬要成为有用的人,要被需要,要成功。有时候,别人和你交往,但他们并没有兴趣了解你是怎样的一个人,他们从一开始就在猜测你,定义你,然后他们把喜欢的品质归类为优点,不喜欢的品质归类为缺点,并希望你能压抑缺点,换来他继续支付你感情。
爱,很少见。爱情,亲情的各种冲突矛盾的问题,不是因为人与人之间有太多差异,而是“爱”并不普遍存在。取代“爱”,或以爱之名的控制手段,或奴役手段则大行其道,婚姻,家庭,责任,变成一种伪人性替代品。然而,当你内心有爱,其实你并不期待别人成为你的影子,你全然的只是尊重人性,尊重别人和你的差异性,你用无私的心包容一切,但同时,你却是无法被奴役,无法被控制的,任何以爱为名的奴役手段,你都一笑置之,随时可以走开,但只要是你爱的,你会愿意付出,无怨无悔,就算最后是有缘无份的结局,哭过了,你还是祝福对方可以幸福的活着。
但在某个角度看来...这种不强求,顺其自然的态度,反而被看成是绝情薄义的代名词,这个社会无法理解这种事情。这个社会对于占有,对于充满暴力的关系解读成是必然的摩擦,并把责任和义务推崇成是爱的证明,然而...真相却是,爱的确会产生责任和义务,但责任和义务却未必有爱,在道德规范的压制下,人们开始忘记了爱才是根源,谈责任和义务去威逼对方付出,结果....自然是毁灭性的,没有根的树,无法成长,
伦理关系深深扎根在每个人的思维里,社会形态也塑造了每个人的基本思维。当我在调整生活,转换人生方向时,最大的感触,就是会被所谓的亲朋好友白眼,我也许只是看起来工作不稳定,游手好闲,哪怕我没有妨碍他们的生活,也没有在经济上依赖他们,他们也会展现激进的言语攻击,试图让我成为他们想要的样子。
折磨多年后,终于远离这个家,但今天才发现,哪怕是身边的朋友,或不是很熟的邻居,一旦有上联系,都会开始试图要控制你。由始至终,他们都不理解我所努力的方向,但因为自己脑袋里的偏见,就会演变出各种冷暴力,各种歧视,一旦发现我少出门,就会胡思乱想我是那种不务正业,暗地里作奸犯科的怪人。
但也因为这样,我似乎已经开始体认到自己的处境。这些年的心态转变,其实正是印证了自己走在不寻常的心灵革命进程里,从纠结于亲情,到放弃;从执迷于物质,到极简主义,豁达的走下去,我相信才是正途。经历过恶毒的攻击,怀疑过自己,迷惘过,甚至觉得自己是反社会人格,其实妄自菲薄的是...我付出的努力,天地可鉴,从迷糊不知何去何从的生活,走到今天坚定专注的努力,这种品质是最大的收获。
99%的人都被社会问题困扰,但几乎没有人会去怀疑这个社会的价值观是不是存在问题,而反社会的人却被标签成问题根源。这是一个疯狂的世界,就算开始明白一些微妙的问题,却也无法去破解出全貌,或许我能做的,就是继续磨练自己,走一条不寻常的路,参佛法,修心智;一边努力赚钱,却不执着拥有,只为了更好维持学习人生智慧的效率。
栽下梧桐树,自有凤凰来。陈翥《桐谱》说:“桐之材,采伐不时而不蛀虫,渍湿所加而不腐败,风吹日晒而不折裂,雨溅污泥而不枯藓,干濡相兼而其质不变,楠虽寿而其永不敌,与夫上所贵者旧矣。”
梧桐树的可贵品质,就在于不怕风吹雨打,不怕虫蛀污泥,我相信人类也一样,面对考验可以面不改色,经历风吹雨打亦然勇往直前,这种品质,某天自然会吸引欣赏你的人风雨同路,所以在此之前,何必在乎蛀虫的侵蚀?去讨好蛀虫,和蛀虫交朋友,更是一种彻底的迷失。
这并不是一种优越感,事实上...如果内心软弱到以为蛀虫吸附在身上,自己就是有价值的人;以为有很多蛀虫吸附,就是“有很多朋友”,很受欢迎的人,那么就是糟糕的精神依赖。那些告诉你应该如此这般,如此那般,可以那样,不可以那样的人,听听他们的意见,然后用你自己的智慧去分析,但别成为他们希望你成为的样子,你应该有意识的去选择你的人生。
并没有谁高于谁,并没有谁比谁优秀,自己的人生自己承担。那些告诉你怎么做的人,其实才是被优越感驱使的人,他们认为自己比你优秀,他在给你“意见”。然而,看看现实世界中活着的人,其实都挣扎在经济,家庭,人际关系的问题里,当真大彻大悟的人又有几个?
选择,牺牲,努力;犯错了,反省,调整,修正,再出发,每一次的跌倒,都是一次的成长。事实上,依靠别人搀扶,帮助,反而会失去这些历练。所以别害怕孤独,别害怕没人认同,这不过是一种过程,孤岛最终会变成大洲,这只是进化的必然结果。
评论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