马来同事
长时间和马来同事一起工作,随着了解的加深,却越来越对马来社会感到迷失和费解。
比如说...和马来同事一起到印度Mamak店用餐,华人倾向于以“Boss”来称呼叫服务生,但马来人却会用“Neh”,类似一种种族称谓。虽然也许可以理解为语言的细分习惯,未必带有种族主义的特色,但多数时候...我都发现马来人似乎都有种奇怪的双重标准,只要该店外劳服务员稍微有点服务不周到,他们发怒的比例很高,试过点餐上错菜这种小事,他们竟然会找老板吵架,然而...一起在马来餐厅用餐时,一切的服务不周到问题,他们都是可以客气回应的。
然后马来同事完全拒绝华人餐厅,华人饮食中心用餐的特性,更加让我觉得不可思议,虽说华人饮食中心难免会出现有猪肉的食物,但也是存在没有猪肉的档口啊?总不可能华人卖的Rojak,华人卖的Nasi Lemak都不可以吃吧....?
就像我本身也许平时不会刻意跑去马来餐厅用餐,但如果一群同事约去马来餐厅,这当然没什么问题。就算不吃牛肉,不点就是,没什么大不了吧?但却多次发现...就算一群人相约去某华人饮食餐厅用餐,马来同事宁愿一个人去其他地方用餐,也不愿意加入,这真让我很费解?到底是在排斥什么?
种族主义吗?猪肉问题吗?不见得,因为多数人也没表现出极端的种族主义,但我认为...马来社会从小就灌输一种思想,那便是“马来人”这种意识形态。说得贴切点...类似“华人”这种意识形态,其实很薄弱,我们也庆祝圣诞节,我们学鬼佬的英文,有些更是ABC连自己的母语都忘记了,更多时候....华人有强烈的个人主义,认为自己是“个体”多于一个族群。
这似乎也难怪华人总被标签为自私自利的族群,毕竟个人的重要性绝对高于族群价值,反观马来社会,族群意识很强烈,也因此牵扯出很多连带的族群世界观,每个族人或多或少都有遗传到一些特定的宗教价值观,人性价值观,社会价值观,这些根深蒂固的观点几乎如呼吸一样自然的根植,连反思都会成为一种奇怪的行为,怀疑更是一种罪恶。
于是乎,经济不景气,安逸的思想反而成为累赘,渐渐的...日子变得不好过,他们却从来没有从根本的价值观上去反思和检讨,族群意识变成魔咒般的诅咒每一个人,渐渐的变成一种反社会倾向,把世界的不公义,归咎于其他族群,其他宗教的过失。
愿,智慧引导人性觉醒,真,善,美永存。
评论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