静坐的重要性
一直觉得佛法里的离欲,解脱之道是很消极的想法。有欲望,才有追求梦想的动力不是吗?
但原来,如果你有愤怒,有欲望,这个社会就会利用它来控制你。你追求,但你不能满足;你的愤怒,欲求不满,会被社会煽动去完成各种政治目的,也许你觉得好像努力做了很多事情,但最后却觉得好像没活过?
奇妙的是…如果你看穿了欲望,你知道它是一种自我价值需求,你也知道欲望背后的内需是爱与被爱,顿时间…你就会停止每天忙碌于满足欲望,你变得可以支配欲望。
道理虽是浅显的,做起来却很难,想让内心平静已经千难万难,要参悟欲望的本源更只能是一种长期修炼的结果。
在这里我并不想引据经典,也不想怪力乱神推荐什么修炼法门,我只分享我坚持多年的“静坐”。
话说回来,会尝试静坐的契机,可以说是生活压力,像我这种不吸烟,不喝酒的人,其实情绪宣泄的管道很贫乏,但人偏偏不可能无视压力而活着的,那些压力会侵袭你,改变你,激怒你,让你变得易怒,情绪不稳定,焦虑,甚至忧郁.....
凑巧失业,创业也失败收场,家人一副冷淡无情的样子对待,情绪几近崩溃,实在没办法重拾信心和斗志,终日意志消沉的情况下,我尝试了打坐,静坐。
一开始就发现,眼睛闭上,内心的思绪是多么的波涛汹涌,有恐惧,有愤怒,有冤屈。可以这么说,静坐几乎是最容易让人走火入魔的事情,因为可怕的情绪几乎无限放大,而内心又是那么的脆弱。
但内心翻搅的思绪并没有打断静坐的尝试,虽然断断续续的,有时候一个月也没有进行一次,但隐约中却感受到...呆呆的坐着,那种无比沉闷,脑袋思绪翻搅的过程,就像洗衣机洗衣的过程,规律的翻搅,某些困扰的情绪,竟然渐渐会不那么沉重了。
于是自那时候起经过了很多年,当我觉得有很多解决不了的烦恼,或者情绪不稳定时,都会找一块静谧的地方静坐,一开始是五分钟,后来半小时,再后来一小时半左右成为标准,因为总会发现一小时半是个奇妙的生理周期,通常来说半小时后就好象进入类似REM睡眠周期的感觉,会有一种脱离自我感,眼前看到的有时是最近的烦恼事物,有时又像发白日梦般看到奇奇怪怪的思绪,但也许因为一种脱离感,你会觉得很放松,感觉好像任何事情都与你无关了,轻松自在。
后来想更深入的了解静坐,翻阅了不少佛教书籍,研究了各种呼吸法门,甚至瑜伽音乐,这反而是噩梦的开始,什么四禅八定,什么非想非非想处定啦的各种的“神话阶级”,这无形中的让我在静坐中增加很多杂念,总会去定义某种感觉,又去揣测某种神秘体验,烦死了~
突然某天我就对自己说,真怀念那种静静坐着什么都不想的感觉。于是我又丢掉所有的知识包袱,回归那种仅仅呆坐,心无杂念的形式,不理呼吸,不理思绪,昏昏沉沉如发白日梦的感觉。
说到这里,也许有些人会觉得很白痴,吃饱太闲的人才会时常呆坐一小时半吧?
不说别的,长期静坐下来最大的感悟,我觉得这无疑是在磨练耐心,和专心的一种修炼。有人说钓鱼也可以培养耐心啊?但至少...不是还有鱼儿分心,还有周围的风景解闷吗?静坐可不同,眼睛闭起来,一开始会面对各种思绪,久而久之你懂得保持心无杂念后,你面对的仅仅是黑暗和空无的感觉,多无聊啊?
但如果你可以日复一日的修炼这种无聊,不是开玩笑....连续看上三个小时的书算什么?连续跑个5公里算什么?连续心无杂念漂亮的完成工作算什么?这真的太简单了,因为连最无聊的静坐你都可以轻松保持专注和心无杂念的状态了啊?
说了那么长,回归开头时讲的,支配欲望。此时要做到已经很轻松,比如shopping看到某架手机很喜欢,冲动想买,此时内心“静坐”一番,很快的...你就会发现“消费欲望”源自内心一系列的虚荣心,空虚感。瞬间,欲望减半,可能又会觉得自己的手机已经很好,没必要换。
又比如说性欲旺盛,好像非找个女人来发泄不可时,内心又可“静坐”一番,看着翻搅的思绪在眼前飘来飘去后,我相信多数人都会有同感,很多时候性欲更像是缺乏爱,或想被爱的感觉。你去寻找廉价满足性欲的方式,其实是压抑了欲望,它依然会再次爆发,但如果你看透了欲望,你去爱人,和被爱,轰轰烈烈的谈场恋爱,那么欲望就会转化,成为更高层次的内在力量,对爱的一种坚持。
总之,我觉得静坐是一种基础的精神锻炼,有了强韧的耐心和专注力,那么对欲望,烦恼,和各种心理问题都有很强的调整力,重点它还是免费的,为什么不尝试?
评论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