致,终将逝去的青春
刚读到一篇张德芬老师的文章《忧郁其实是件好事》,里面有句话这么说:“忧郁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特征:觉得自己是这个世界,以及其他人的事物的受害者。他们看不到这一切,其实是他们自己创造的。”
“以灵性上的观点看来,忧郁其实是件好事,因为你自己看到以现在的生活方式,态度,来生活已经陷如死胡同。”
我在一边用餐一边思考这篇文章,想一想...也许...最近总感觉心情很忧郁,归根究底的原因,是因为觉得生活陷入死胡同了....
隐约间的觉得...我已经对别人失去信心,又或者说...我对人性极度不信任。
当我20岁时,独自出来社会工作,可以说是社会上的菜鸟,很多人情世故,尔虞我诈都不懂,工作容易得罪人,吃了不少苦头,加上对理财完全没概念,赚多少花多少。
而且往往也不懂努力工作的意义为何,所以常常东家不打打西家。这种懵懵懂懂的生活过了很久,直到和初恋女友分手,当时什么生活动力都没有了....我变得懒惰工作,实在没钱时,会随便找份工作,做一两个月,有点钱了就辞职,中间周转不到时,又再和哥哥借钱。
就这样周而复始的,这种生活维持了一年多,接近两年。也许也耗完家人的耐性了。他们眼里的我,和废物没有分别。问题在于,排挤归排挤,歧视归歧视,当我真正面对困难时,也没人帮忙,那才是最可怕的,在某次被炒鱿鱼时,因为月中才花完钱维修老爷车,收入突然中断,接着怎么活啊?是没饭吃的境地。
我发现突然陷入很危险的境地,而身边所谓的“亲人”也只顾自己有说有笑每天看电视剧,只顾自己去吃饱,对我不理不睬。而我就陷在断水断粮的地步,四处求朋友借钱,也每天四处找工。
虽然危机也只是短短的一两个月,有了新工作,一发薪水,一切危机又平复了。很快的还完朋友的债务,毕竟也不是借来赌,借来挥霍的,吃饭吃得了多少?其实也就几百元的债务。
但因为这一次的经历,我感觉“心在滴血”,很长 的时间都没个家人讲过一句话,家用也没有以前给得那么慷慨,只会给三分之一我的薪水。直到一年后,哥哥大学毕业工作一段时间开始有了点钱后,计划买间更大 间的屋子给家人住。
可是...后来发生了一件很可笑的事情...哥哥建议买HDTV在新家,要求兄弟姐妹出钱,我拒绝了,原因是我工作大部份时间都不在家,加上我根本没有看电视节目的习惯,我就说应该由姐姐出钱,反正是她用来褒剧的电视机啊?
非常出乎意料的....也许是我的语气不好,也许是我的态度太强硬,在某个放工回家的夜晚,大哥第三次问我要不要出钱,我当然再次拒绝,结果他直接赶我出家门,说我太现实,太和家人计较。
当然,我知道...也许本意不完全是要赶我出家门,我在家外面吹了一夜凉风,第二天厚着脸皮走进门时,哥哥没有再次阻止我进门,也许就是要对我宣示主权,给我一个下马威而已....可是当时我真的很泄气,在车上睡了一晚,心里难过了一晚,当时我只想一走了之,从此再也不想在见到这些人...
就这样....短短一个礼拜的时间,我就在外面租屋子,一个人搬出去住了。后来几乎三四年的时间,都没回过家,但是最难过的....家人连一通电话都没打来....
非常出乎意料的....也许是我的语气不好,也许是我的态度太强硬,在某个放工回家的夜晚,大哥第三次问我要不要出钱,我当然再次拒绝,结果他直接赶我出家门,说我太现实,太和家人计较。
当然,我知道...也许本意不完全是要赶我出家门,我在家外面吹了一夜凉风,第二天厚着脸皮走进门时,哥哥没有再次阻止我进门,也许就是要对我宣示主权,给我一个下马威而已....可是当时我真的很泄气,在车上睡了一晚,心里难过了一晚,当时我只想一走了之,从此再也不想在见到这些人...
就这样....短短一个礼拜的时间,我就在外面租屋子,一个人搬出去住了。后来几乎三四年的时间,都没回过家,但是最难过的....家人连一通电话都没打来....
直到今天我才发现...也许当时这种“恨”就是一种自救的心理机制。如果当时我不恨一些人,一些事,我也许就奔溃,走向自杀的结局了。
因为“恨”的驱使,我觉得我一定要出人头地,一定要赚大钱,证明给那些赶我走,落井下石的人看,我不是弱者,我不是窝囊,我可以一个人活得很好。
实际上...我似乎也做到了,几近疯狂的工作,赚钱。最高峰时期,一个人做几份工作,每天都睡不足三个小时....最可怕的时候还接近两天没睡....我买了很多奢侈品,电脑都是顶级的,一个人还驾了两辆车,可是到最后我都发现填补不了心灵上的空虚....
就算和前女友在一起那段时期....我也许感受到了一丝的甜蜜.....但其实更大的是压力....
我当时意识到生活已经陷入死胡同,靠做偏门赚钱,始终不稳定,我闭起眼睛就可以看到未来,结婚生子,然后面对各种经济压力,工作压力.....最后只会生活在痛苦里。不是悲观,而是清楚知道,我走在一个紫醉金迷,飘渺虚幻的世界。经济不稳定,感情不稳定,生活不稳定,靠的...只是一股坚持,一股执着去维持着。
有一则启发性的故事是这么说:有两位在问题家庭成长的兄弟,父亲烂赌汹酒,往往喝醉了,回家就是对家人拳打脚踢…
两兄弟长大后,其中一位当上了上市公司CEO,当记者访问他的成功故事时,他是这样总结:“有这样的父亲,我还能怎么样?”
而另一位则成了小偷,当他被法官判刑时,他求情到:“有这样的父亲,我还能怎么样?”
我觉得…这个故事没有对错,因为不好的经历,所以产生了阴影,不同的心态,也许会导致日后认命,认为自己的身世注定失败;也很有可能,痛恨自己的身世,不断的渴望成功。
重点在于,如果没有认清潜意识的形态,就不是真正在活着,而是在逃避某些事情,或者沉溺在受害者模式里。
童年时期,父亲时常骂我是"痴呆"时,我的潜意识里就开始压抑了"痴呆"这种投射,当时也许就学会了一种模式,认为只有聪明的人才会被爱,被接纳。
而在12岁的年纪,就被逼和父亲去工作,长途罗里跟车。工作本身没有问题,但是在这种年纪似乎就是无法很好的适应远途奔波,三餐不定的生活。
也许为了适应环境,我收起了脆弱,压抑了泪水。告诉自己坚强是唯一的出路....
所以在成长的岁月里,我喜欢阅读,喜欢哲学,喜欢心理学,更喜欢在朋友面前卖弄小聪明,也许潜意识里....我认为“痴呆”是不受欢迎的品质,所以我必须竭尽所能表现聪明,才能得到接纳和关爱。实际上...不以为意的,背后却被冠上骄傲自负,自我中心,自作聪明的等号。
可想而知,被这种方式牵引去“获得关爱”,注定是失败收场。在无法建立自我价值的情况下,自然而然就发展出很孤僻的性格,似乎天底下没人爱我,我都可以孤芳自赏,认为自己有高人一等的天份,我想...今天看来...也许就是自尊心被践踏后,一种自我保护的机制,说得严重点,童年时期都活在很自闭的世界,当时可以一个人搭巴士去玩,一个人站在街上看着人来人往...
我很难回想更早前的事情,但就常理来说,那个小孩是没哭过的?但印象中....我从来不会哭,不会流泪,就算是父亲车祸去世时....感觉也形同陌路,没流过一滴泪。很长的时间....我都觉得奇怪?自己是不是出了什么问题?为什么总是那么冷冰冰的?
在今天看来,可能就是所谓的记忆断片,潜意识自动屏蔽了某些不想再回忆起来的不好的回忆。但你压抑了泪水,也会失去欢笑,情绪是一体两面的。正因为在成长的过程无法醒悟,压抑了某种不被欢迎的人性品质,而发展别人也许会喜欢的品质,所以整个人生注定会是一场悲剧,因为别人而活,人格的发展就会片面而不健全。
直到和前女友分手时,我才开始意识到…也许我的问题很严重....阻碍我们之间的...不是对待感情的态度,而是我有几近病态的心结。我不信任别人,又害怕别人背叛,于是我的爱总是很保留,往内延伸....也许亲眼见证一个问题家庭,我潜意识里不敢组织家庭....不敢生孩子....所以和她在一起同居生活,我几乎都是做好安全措施....并自我辩解成是“我有人生规划,要等经济稳定时才结婚生孩子”,其实我是害怕有孩子,只享受谈恋爱的阶段....
所以直到后来....她觉得我对她只是玩玩而已...但也许一切一切都是我自己造成的。
有一本书,里面有段话是这么说:“所有出现在你身边的人都不是偶然的,也许是前世今生的宿缘”。
如果不是这些经历,我无法回观过往的事情。我有一种感觉....直到今天,我才是真正开始活着,过往....我只是困在某些社会观念,世俗观念里,我就像是一只发条机械人,被程式化,做的任何决定,都来自于过往输入的程式,事实上,也许我换了很多工作,后期也赚了很多钱,但追求成功的那种渴望,其实都是内在缺乏价值感驱使的结果。
如果今天自卑感站在我面前,我不会打压你,不会排斥你,我会接纳你,爱你。接着有一种领悟就会发生,我不需要向别人证明我很能干,我不需向别人炫耀我的奢侈品。我的人生道路上,学习,再学习....不断的突破自己,但我不会向谁领“证书”;也许平凡,但不会平庸,已经自由的灵魂注定不会平庸。
如果要以现实点的语法来形容现在的心境,我想....“追求卓越”,也许最为贴切,“追求成功”只是过往人性阴暗面的反向拉力,“卓越”则是把阴暗面都摊在阳光下检验的成长。
这篇文章,似乎就是一个青春的终结点呢,很喜欢赵薇那部电影《致,终将逝去的青春》,感觉就是有点淡淡忧伤的名字。感觉还真像此刻的心情,借用这名字当标题。
写于...10/10/2014
评论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