养育之恩?
今天是我生日,可是就如以往的生日一样,总是会闷闷不乐。如果我一个人生活,我想...虽然偶尔会寂寞,偶尔会觉得孤独,可是总是比较快乐的。可是搬回和家人住后,忍气吞声,大部份的日子都是不开心的。其实我并不是不合群的人,相反,事实上我身边有很多真心朋友,表面上看起来....我不像是个孤独的人。
但也只有生日,会浮现一种失落感,一种孤独感。感觉我的生命...似乎没有一个“根”.....也许小时候,从来不会思考什么是“养育之恩”.....觉得只要还活着,那么父母都是伟大的,以后我应该好好孝顺他们。今天28岁生日,如今可说已经在“大人”的社会打滚多年,工作,失业,恋爱,经济压力,无家可归,可以这么说....就算不是历经沧桑,也已经是理解大人世界的游戏规则了。记得20岁的时候,失恋失业双重打击,过后的生活过得很忧郁,很颓废,无法理解工作的意义,时常都是东家不打打西家。有好几次,身上还连吃个饭的钱都没有。
没错,常和家人借钱应急,这样的我...耗完了他们的耐心,久而久之对我就是一副“你是废人”的嘴脸,不给饭吃,不借钱给你,然后还美其名是“为你好”。当年,薪水RM600的时候,我却可以给家用RM300,对我来说就像其他人一样,“孝顺”在我的价值观了有很高的地位。钱的多少,还不足以说明当中的关系,但就像一般小孩子一样,有好的东西我都希望带回家里。但是,当我失业时,没人伸出援手,还不给饭,不借钱时,“孝顺”这种价值观很快就被彻底粉粹。后来,在本来就关系不好的时刻,还因为吵架而被赶出家门.....结果一个人在外独自生活多年.....
直到今天,我试着忘记以前的事情,试着修好家人的关系,但我失败了。原因不是人的问题,而是社会的问题,价值观的问题。在我的角度看来,生儿育女是很神圣的事情,经济上要负担得起,智慧也要足够引导儿女们怎样去成长,怎样去活得美满幸福。可是在旧时代父母的思想里,儿女也许就是一种投资,给饭吃,养大他,那已经是他妈超级伟大的事情了!?至于怎样面对社会压力,怎样去赚钱,这关我什么事?反正我一辈子都是家庭主妇,又没打过工,这不关我的事啊~?(注:父亲去世了)
所以,每天煲剧,睡觉,养猫养狗,靠父亲遗产和政府援助金生活等等.....很多事情在我眼里看来,她是没付出,不努力,也不合格的父母,可是在她自己的角度看来,他们已经是超级伟大。我常感觉很失落,因为感觉不到一丝关爱,可是当我明白这种价值观问题时,觉得自己很可笑,年近30了,却还好像小孩子一样,内心在撒娇,渴求别人的关心。其实有些人一辈子,思想都处于定型的状态,不会反省,不会思考。如果我当初所谓“从修”关系的初衷,实际上是想改变别人的思想,那活该我今天还是闷闷不乐。这是不可能的,江山易改,本性难移。
我决定换一个想法,虽然我被赶出家门那几年,没人关心我的死活,遇到困难独自承受时,当中就会充满很多怨恨和不满,对家人的怨恨与日俱增....但事实上....我必须承认,这种经验也让我变得坚强了,成长了....也许我应该把这种负面经验变成正面的经验。告诉自己...如今我一个人可以活得好好的,也更懂得如何去关爱别人....如果站在玄妙的因果角度看来,一开始认为的原谅过去的怨恨,可能并不是业障,因为这种关系肯定会继续制造怨恨。也许学会和讨厌的人一起生活,并继续贯彻真善美的人生基本准则,那才是一种难以跨越的业障。
评论
发表评论